台灣發展AI技術應用的5契機

2016-04-08 01:56

工商時報【李震華】

人工智慧技術發展逾半個世紀,近期因為Google人工智慧(AI)系統AlphaGo大勝韓國圍棋士,受到各方關注與討論。台灣要發展人工智慧技術應用,有5個挑戰需解決、4個發展契機需把握。

綜觀人工智慧技術之應用發展趨勢,可以分為3階段─

階段1.計算能力:重點在於協助大量資料處理,依據事先定義規範完成既定工作。

階段2.感知能力:著重有效率的感受並解讀外界情境變化,從而根據經驗學習採取對應行為。

階段3.認知能力:訴求在於無事前的規範下,透過深度學習產生規則,並自主採取對應行為。

當前人類在人工智慧技術應用方面,尚處於感知能力階段的中期,離終極的認知能力階段,仍有段距離。

從產業價值鏈的角度,可將人工智慧應用產業區分為三個層次─

應用1.資源基礎支持商:旨在提供基礎的資料擷取、儲存與處理運算服務。

應用2.核心技術商:以各式數量方法、統計模型與仿生物模擬等演算法為基礎發展技術(諸如自然語言處理、機器學習、文字/語音/影像辨識、電腦視覺),提供演算法調校、模型建構等服務。

應用3.服務應用層:廠商利用人工智慧技術,基於特定應用領域所開發的產品或服務。

台灣身為資訊製造大國,但在人工智慧技術應用方面,還有5個挑戰需克服─

挑戰1.資料量能缺乏:人工智慧核心技術的發展,使用資料的質與量皆為關鍵,台灣於商業應用與網路服務方面少有規模廠商,在缺乏足以支持的資料量能下,無法形成正向資料回饋,造成模型養成不易。

挑戰2.業界應用匱乏:人工智慧技術應用資料角色至關重要,具有足夠資料量能的業者,諸如電信、金融業者,對於人工智慧技術的導入,未見積極態度;在人工智慧技術應用建置上,也欠缺關鍵橋接能力。

挑戰3.國內學產落差明顯,在核心技術基於演算法、統計與數學模型,其能量多存於學、科研單位,國內資服業多以系統整合為主,難以有效承接與釋放相關能量。

挑戰4.廠商偏求速效,國內廠商多存有短打、速效的心態,偏偏人工智慧核心技術發展需要時間,如此將難以在國內產業紮根。

挑戰5.專利佈局落後,?諸美國人工智慧技術專利佈局,領先者皆為美、日廠商,隨人工智慧產業蓬勃發展,專利戰火遲早蔓延至國內業者。

人工智慧領域應用涵蓋廣泛,幾乎無所不包,台灣資源有限,在發展人工智慧技術應用方面,應審酌己身產業優勢與應用需求切入─

契機1.朝工業應用發展:台灣為產品製造大國,適逢國際普遍邁向工業4.0發展,縱使商業應用有本地規模不大的問題,但工業場域應用的人工智慧技術卻有優勢。

契機2.以公領域應用為始:人工智慧核心技術發展,使用資料的質與量為關鍵,惟若國內商業應用規模不大,資料量能應用難具效益,可思考以公用領域開放資料為始發展人工智慧技術。

契機3.強化特定技術能力:國內在特定人工智慧技術具有優勢,諸如漢語文領域自然語言處理、電腦視覺或影像辨識等,應持續加大發展力道,保持該領域領先優勢。

契機4.從運算效能切入:在人工智慧技術產品化過程中,準確率以外,便是效能,在強化運算效能的手段上,透過選定特定演算功能予以產品化、晶片化,將是國內產業發展可供參考之道。(本文作者為資策會MIC ITIS計畫資深產業分析師)



39325D941F76C066